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信息动态


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发布人:【zq】   发布日期:2015-9-15  

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雪晗、王志国、陈晓梅、杨成刚、王焕群、刘胜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子及其处理、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品质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  有机产品 

3.产地要求 

3.1环境 

3.1.1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在无规定疫病区内进行,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 

3.1.2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T 5084Ⅴ类水标准。 

b)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T 15618二级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T 30954二级标准和GB/T 9137。 

3.1.3 无霜期100d以上,年≥10℃活动积温21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耕性良好的土壤,地势平川漫岗,忌避低洼地块。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3.3缓冲带 

有机马铃薯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缓冲带。保证有机马铃薯种植区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 

4.2 种薯处理 

在播前困种一周,播前芽长到1cm以上,切成三角形,重量40g~45g左右,保留1个~2个芽眼,用草木灰混拌后播种,有条件地块采用小薯整播。 

5.轮作与整地 

5.1轮作 

实行五年以上的轮作方式,前茬使用符合GB/T 19630规定的玉米、杂粮为主,其次是大豆茬。 

5.2整地 

栽培马铃薯地块全部秋季深翻,深度达30cm~35cm,并起好垄,以利提温补墒。 

6.播种 

6.1播期 

    当地气温稳定通过6℃~7℃时即可播种。我省北部地区在5月上旬,南部地区在4月下旬。 

6.2播法 

 要引沟、施肥、播种、合垄、镇压连续作业,即播前深松或深趟引墒,随滤农肥,覆土2cm~3cm,随后按要求将种薯块按入土中,随即合垄,正常覆土8cm~10cm,随即镇压。 

6.3密度 

    马铃薯栽种行距65cm~70cm,株距25cm~30cm,一般每公顷保苗50 000株~70 000株为宜,但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肥地稍稀,瘦地稍密。 

7.田间管理 

7.1中耕除草 

苗出全时,查田补苗,拔除病株,补种同品种的小种薯。全生育期趟三遍,第一遍在出苗后苗高2cm时深趟,即趟蒙头土;第二遍在苗高10cm时,加厚培土,趟碰头土;最后一遍再现蕾封垄前深趟,结合整地人工拿一次大草。 

7.2施肥 

允许使用符合GB/T 19630规定的肥料。 每公顷施用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30000kg以上。苗高10cm时,结合趟二遍地追施符合GB/T 19630规定的肥料。 

7.3病虫草害防治 

7.3.1种类 

常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及蚜虫、28型瓢虫等。 

7.3.2防治技术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以上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时,应使用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要求的物质。 

7.4摘蕾 

初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产量和品质。 

8.收获 

在生理成熟或商品成熟时进行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 

9.贮藏 

贮藏于地窖或气调库。种薯和鲜薯窖温控制在2℃~4℃,加工型薯窖温控制在8℃~10℃,加工前10~15天提高到12℃~14℃。湿度控制在85%~93%之间。 

10.其它 

对全部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技术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